首页 要闻 科技 财经 供求 会展 书城 教育 传媒 短信 招聘 论坛 专题 县域
种业 农资 瓜果蔬菜 园林花卉 农业机械 畜牧兽医 饲料 水产渔业 特种养殖 生物技术

  麦类赤霉病俗称红头獐、烂麦头等,在我国分布很广,但主要是在多雨潮湿地区发生。随着耕作制度的改变、品种的更换、复种支书和施肥水平的提高、以及水浇地面积的增加,此病在一些过去发生很少或不发生的地区有明显发展趋势,青海省部分农区开始发现此病。
  赤霉病菌危害穗部,严重影响麦粒品质。病麦含有致呕毒素及雌性毒素,人畜食后发生头昏、呕吐、腹泻等中毒现象,严重时,造成家畜死亡。采用水浸及机械加工去皮方法,对病麦粒进行处理,可除去毒素,有效防止中毒事故发生。病麦发芽率低或不发芽,长成的麦苗细弱。
  赤霉病菌的寄生范围广,能侵染多种栽培的作物和野生植物,而且,能够在多种植物的残体上存活。在青海省,寄主植物主要有小麦、青稞、燕麦、马铃薯、瓜类、甜菜、茄子、豆类、苜蓿、向日葵等作物,以及鹅观草、稗草、狼尾草、狗牙根等杂草。赤霉病菌能在49科125种植物残体上腐生并形成子囊壳,其中,以在禾本科和豆科、菊科植物残体上最易发生、蔷薇科、松柏科发生较低。
    进入农博农资】【进入进入其他专题


小麦赤霉病病危害症状

小麦赤霉病田间危害症状
  作物生长的各个阶段都有可能受害,引起苗腐、秆腐、穗腐,以穗腐危害性最大,其次为秆腐,苗腐发生不明显。穗腐发生初期,小穗颖壳上会出现水浸状淡褐色病斑,逐渐扩展变成黄褐色或呈青枯状,以后在颖壳合缝处或小穗基部生出橘橙色霉层(分生孢子层),后期在病穗上可形成紫黑色小颗粒(子囊壳)。病轻时,局限于一个到几个小穗发病,病重时,全穗成大部分小穗发病,病穗籽粒干秕、皱缩并丧失发芽力。苗腐、秆腐发生时,被害部变褐色,节上产生红霉,严重时全株枯死。
  穗腐早期症状为开始,小穗基部或颖壳边缘变褐,与健全组织界限不清楚,很快在病部生出橘橙色或粉红色霉层,病变麦粒青枯、苍白或粉红。
左图示:1.健穗 2.初期病穗 3-5. 病害在麦穗上的发展情况

        

小麦赤霉病病原物


  麦类赤霉病是由多种镰刀菌侵染引起的,它们都是兼性寄生菌。在我国,优势种为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n Schw,它的有性世代玉米赤霉菌Gibberella zeae(Schw.)Petch约占90%以上,其他病原菌还有燕麦镰刀菌Fusarium avenaceurn (FT.)Sace、黄色镰刀菌FuJOnum culmorum(W.G.Smith)Sace、串珠镰刀菌Fusarium moniliforme Sheld和锐顶镰刀菌Fusarium acuminatum(E11.et Er.)Wr等。经致病力测定,初步检测出在禾谷镰刀菌不同菌系中致病立有所不同。

    禾谷镰刀菌在培养基上菌落呈玫瑰色或褐红色。无性世代产生大分生孢子,无小分生孢子。大分生孢子着生于分生孢子座或黏于分生孢子团上,镰刀形,顶端钝圆或略收缩,基部脚胞显著。大分生孢子有3~7个隔膜,多数为5个,孢子大小为47~51чm×4.8~5чm。有性时代的子囊壳,散生于病组合表面或略埋于基部子座中,紫黑色,卵圆形,基部光滑,顶部有乳头状突起,其上有孔口,子囊壳因基物或在基物上产生时间及成熟时间不同,其大小和形状差异较大,子囊棍棒状,基端渐呈短柄,内含8个子囊孢子,双行或单行斜行排列。子囊孢子无色,纺锤行,二端钝圆,多数具有3个隔膜,大小为17-30чm×5чm。

    在自然光照下,子囊壳形成速度较快遮光条件下延缓或不形成子囊壳。玻璃遮光时紫外光受玻璃所阻也会延缓子囊壳的形成和减少子囊壳数量。因此,用紫外光处理,可促进子囊壳形成。不论在自然光照或遮光情况下形成的子囊壳,均能良好地产生子囊孢子。

    
第一张图示  1.子囊壳  2.子囊壳纵剖面  3.子囊及子囊孢子  4.分生孢子座及分生孢子  5.分生孢子(放大)

小麦赤霉病病害循环


  引起麦类赤霉病穗腐的初次侵染来源,主要来自土表作物残体上的子囊孢子。在适宜的温、湿度调教下,就会产生子囊壳,成熟后吸水破裂,所含的子囊孢子放射到空气中(一般达3-5cm高度),经风雨传播到麦穗上。在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下,从花药经花丝侵入小穗内部,经一定潜育期,在受病小穗上出现淡褐色病斑。在高湿条件下很快产生粉红色或橘橙色霉状物即菌丝及分生孢子,并经过风雨传播引起再侵染,分生孢子与子囊孢子具有相同的侵染力。田间没有明显发病中心。引起赤霉病大流行的侵染以开花期的一次侵染为主,分生孢子的再侵染一般只起加重病害严重度的作用。
  麦收以后,病菌主要寄生植株残体上,以寄主残体在土壤中腐生越夏、越冬。 


小麦赤霉病病害循环图

  赤霉病的发生和流行受气候、菌量、作物生育期、品种抗病性以及栽培管理措施得便能够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气候条件、菌量及作物生育期的相互配合程度对病害的流行起着决定性作用,流行的程度往往决定于三者配合的程度。

环境条件与发病关系 


  赤霉病菌的生长、发育、繁殖和侵染,都以温暖潮湿的环境下最有利。
 

气温与发病关系

 气温影响发病的早晚和快慢。小麦抽穗后如气温偏高,田间病穗就会提早出现。》详细

湿度与发病关系

 湿度的影响大于温度的影响。长时间的连续高湿,是发病的首要条件。》详细

生育期与发病关系 


  病菌侵入穗部是以残存花药为媒介,齐穗后20天内最易感病,而以开花期间的感染率最高。因此,在温度条件适宜情况下,小麦抽穗扬花极端连续阴雨,往往是造成赤霉病流行的关键。同一年里,不同小麦品种由于播种早晚不同而生育期有前有后,发病程度也有显著差异。这种差异,往往不能真正反映品种抗病性的强弱,而仅仅是一种是避病作用,是不稳定的。抽穗扬花不整齐,有利于病感。
  各年赤霉病流行因素之间配合的结果,形成不同的流行型相,大体归纳如下:

早发型

    特点是早期特殊高温,小麦抽穗开花早,病菌活动早。特别是开花期暖、阴雨日显著偏多时,早熟麦受害极重,晚麦发病轻。

正常型

    生育期正常,菌量和降雨高出现于抽穗开花期,气温接近常年或稍高时,适期播种的小麦发病重。

晚发型

    天气特点是前期少雨低温,病菌活动晚。后期多雨,晚小麦发病重,早熟麦病轻。

少雨限制型

    气温正常或稍高,但整个穗期少雨特别是开花期无雨,湿度低,菌量也少。

低温限制型

    穗期持续低温或降雨伴随低温,子囊壳成熟延迟,菌量积累少,雨日接近常年或稍多。

  

  赤霉病的流行具有暴发性和间歇性的特点,在防治上要采取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充分利用抗(耐)病品种和关键时期药剂保护的综合防治措施。采用种子消毒、深耕灭茬、提纯复壮、适时早播、合理施肥、均能减轻发病程度。通过综合防治的实践总结出以下三条出要措施:

开深开畅麦田排水沟,降低地下水位 


   麦田排水的好坏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发病轻重。麦田排水不良,潜层水多,地下水位高,影响麦子根系发育,其抗病力弱。麦子抽穗阶段阴雨天多,田间湿度大,有利于子囊壳的产生释放,使菌量增加。据调查,开沟排水良好做到雨停田间不积水为标准。

因地制宜地选用抗(耐)病品种 


  
目前,我国栽培品种中尚未找到免疫和高抗品种。

药剂保护


  在抽穗扬花时期,气温偏高,有连续2~3天以上的阴雨过程,应立即在降雨之前采用药剂保护。早麦还要与温度与湿度条件结合考虑;晚麦要注意连续阴雨天,始病期的,如病穗增长速度快,预示有暴发的可能,必须打第二次药。

药剂种类和使用方法

详细

药剂防治适期和次数

详细

其他防治措施


  此外,增加磷、钾肥,避免偏施氮肥,促使麦株生长健壮,不易倒伏;适期早播,使麦株早发、早熟;适当增加播种密度,镇压、拍麦,使小麦抽穗开花期较为集中,都可以起到缩短受侵染期,减轻发病的作用。做到随收随脱粒,或避免麦子过湿时打捆堆垛期,可收到防止后期赤霉病传播危害的效果。

  【相关阅读】
·江苏金湖主动出击防治小麦赤霉病 ·2008年浙江省预计麦类赤霉病和穗蚜中等偏重发生
·小麦赤霉病引起病株腐烂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小麦赤霉病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
·小麦赤霉病简介 ·降水过程频至 安徽发布小麦赤霉病预警
   【进入农博农资】【进入进入其他专题

·专题制作:卢红双 ·联系人:刘雪艳 ·手机:13521111680  ·电话:010-82856458-8134  ·E-mail:xueyan8899@163.com

最新图片报道 更多图片>>
暂无资料
农博网简介 | About Aweb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投稿中心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1999 - 2007 AWE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博公司 版权所有
 
如有意见和建议,请惠赐E-mail至 webmaster@aweb.com.cn
京ICP证030776号 电信业务审批[2003]字第81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文网文[2003]0053号
广告经营许可证 京海工商广字第9986号